夏季是热水器使用频率较高的季节,长期使用后发热棒表面容易附着水垢,不仅影响加热效率,还可能引发漏电隐患。以储水式电热水器为例,拆洗发热棒需要遵循科学流程,同时注意操作安全。
第一步:准备工作
关闭电源总闸并拔掉插头,这是防止触电的关键步骤。准备活口扳手、橡胶手套、除垢剂(可用白醋替代)、软毛刷和防水布。建议提前24小时停止使用热水器,待水温降至40℃以下再操作。
第二步:排空内胆存水
找到热水器底部的排污口,用扳手逆时针旋开塑料堵头。此时需将热水管与冷水管的角阀同步关闭,避免排水过程中出现虹吸现象。若排水速度过慢,可尝试打开顶部或侧面的泄压阀加速排水。
第三步:拆卸发热棒组件
用10mm套筒扳手拆除固定发热棒的六角螺母,注意法兰盘与内胆之间的密封胶圈可能因老化粘连,需用平口螺丝刀辅助剥离。部分机型采用双发热棒设计,需按编号记录拆卸顺序,镁棒(阳极棒)通常安装在邻近位置需同步拆下检查。
第四步:深度除垢处理
将取出的发热棒浸泡在1:3比例的白醋溶液中30分钟,顽固水垢可用尼龙刷沿螺纹方向轻刷。重点清理棒体与法兰盘连接处的缝隙,此处容易堆积黑色硬质水垢。镁棒表面出现直径缩减超过60%或粉化现象时,必须更换新配件。
第五步:复装与检测
安装前检查内胆边缘的密封槽是否残留异物,新胶圈建议涂抹硅基润滑脂。紧固螺母时需采用对角线渐进式拧紧法,避免单边受力导致漏水。恢复供电后先空载运行10分钟,观察控制面板的加热指示灯是否正常,测试热水出水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。
特别提醒:即热式热水器的陶瓷发热体不可拆卸清洗,需使用专用循环除垢泵处理。操作时若发现内胆内壁有明显锈蚀或裂纹,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售后人员。定期维护(建议每12-18个月)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0%以上,同时能降低15%-20%的能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