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夏季是蜱虫活跃期,许多铲屎官发现猫咪毛发间藏着米粒大小的褐色虫体时,常常手足无措。上周邻居家的布偶猫在花园玩耍后,耳后突然出现三个连成串的鼓包,经检查正是蜱虫叮咬所致。处理这类情况需要掌握正确方法,否则可能引发感染或传播疾病。
发现蜱虫时切忌直接用手拔除。这种寄生虫的口器带有倒刺,强行拉扯容易导致头部残留在皮肤内。建议准备尖头镊子或专用除蜱钳,用75%酒精对工具消毒后,从蜱虫口器与皮肤接触处垂直夹紧。保持稳定力度匀速上提,过程中避免旋转或挤压虫体,防止其分泌更多唾液。
处理完成后需用碘伏清洁创口,观察三天是否出现红肿扩散。有个别案例中,猫咪被叮咬后出现发热或食欲减退,这可能是蜱虫携带的巴贝斯虫引发的病症,需立即送医进行血常规检测。去年宠物医院接诊的病例显示,延误治疗的猫咪中有23%出现了贫血症状。
预防胜于治疗。每月使用含有非泼罗尼成分的驱虫滴剂,能形成保护屏障。带猫外出尽量避免草丛茂密区域,归家后要用细齿梳逆向梳理毛发。值得注意的是,市面上某些植物精油驱虫产品效果有限,实验室数据显示其对蜱虫的驱避率不足40%,不能替代专业驱虫药物。
定期检查猫窝和常活动区域,用60℃以上热水清洗寝具可有效灭杀虫卵。若居住环境蜱虫密度较高,可联系专业消杀公司处理庭院。记住,发现蜱虫不必过度惊慌,只要处置得当并及时做好环境管理,完全能保障爱宠的健康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