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:
在维修实践中,TNY系列开关电源芯片的低压启动异常是常见故障。当输入电压低于设计阈值时,部分设备会出现反复重启或完全无输出的现象。这种现象往往与芯片内部的工作逻辑直接相关——TNY芯片的使能端(EN)电压若无法达到5.8V的启动阈值,控制电路会强制进入打嗝保护模式。
从电路结构分析,输入端的阻容降压网络是关键排查点。整流后的直流电压需通过启动电阻向旁路电容充电,若电阻阻值因老化增大20%以上,或电容容量衰减至标称值的60%以下,都会导致储能时间超过芯片允许的启动周期。曾有案例显示,某型号路由器电源中2.2MΩ启动电阻变质为3.5MΩ,造成18V输入时完全无法建立工作电压。
反馈绕组的设计缺陷也会引发低压异常。当次级输出电压未达到光耦导通条件时,TL431基准源无法形成有效反馈,芯片误判为输出过载而锁定保护。这种情况在非原装替换变压器时尤为突出,绕组匝数比偏差超过3%即可能破坏电压采样精度。维修时可临时短接光耦次级测试,若低压启动恢复则需重绕变压器或调整分压电阻。
环境因素对低压性能的影响常被忽视。电解电容在低温环境下ESR值急剧上升,导致滤波效果下降。实测数据表明,-10℃时470μF电容的等效阻抗会比25℃时增加4倍,这会造成芯片供电纹波超出数据手册规定的300mVpp上限。建议在严寒地区使用的设备,更换为固态电容或并联多个电解电容以改善低温特性。
PCB布局不当引发的隐性故障值得警惕。初级侧大电流走线若与反馈环路形成交叉耦合,会在低压时产生寄生振荡。某电磁炉电源模块就因NTC热敏电阻走线过长,在180V输入时引发高达200kHz的谐波干扰,使芯片内部逻辑紊乱。重新布线并将关键信号线用地线包围后,最低启动电压从195V降至165V。
维修这类故障时,建议采用阶梯升压法配合示波器监测。先以额定电压的50%供电,观察旁路引脚波形是否出现周期性的充放电锯齿波。若锯齿波间隔超过20ms,则重点检查启动电路;若波形紊乱伴有高频振荡,需排查布局干扰或反馈环路异常。对于批量性问题,还应考虑芯片批次差异,某些厂商的TNY276芯片在VCC引脚设计了额外的ESD保护二极管,反向漏电流过大时会影响低压性能。